劉云若名實論
【摘要】:盡管通俗小說研究日益深入,對“天津張恨水”劉云若的研究也逐漸深化,但是對劉云若名與實問題的研究上依然存在很大的疏漏。本文試從劉云若的功績及影響劉云若評價的原因入手,得出劉云若名、實相符的結論,從而給劉云若以合理的文學史定位。文章首先從劉云若與津派的關系出發,對津派前輩的繼承和超越,并完成了對天津市民形象塑造;通過其作品成功的展現天津獨特的地方風俗民情;得出他是津派的集大成者這一結論。接下來更進一步分析劉云若的歷史功績,他提高了津派小說的文學品位。劉云若小說文化品位的提高首先表現在他沒有將人物與情感的糾結模式化和概念化,而是將人物在情感中的心態變化作了細膩的展現,這樣更貼近現實生活中的普通市民。再次,劉云若小說品位的提高還在于他常常觸及新文學作家常表現的人性和人情,在情感的層面上開掘出更豐富的內涵,增加作品的深度。另外劉云若的功績還在于填補了天津市民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少有出現的缺失,塑造了鮮活、形象的天津市民形象,特別是天津下層市民中的女性形象,從此天津市民在文學中有了拋投露臉的機會。這些創作實績就成為了劉云若對文學史不可忽略的貢獻,在通俗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和探索。
雖然劉云若對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一直以來劉云若只是作為地方性作家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本文接下來的部分正是分析影響對劉云若評價的原因所在。筆者認為劉云若小說內容上存在的缺陷、與時代主流疏離的寫作、媚俗化的傾向及現代小說的評價標準去評價通俗小說這幾個方面無疑降低了對劉云若的評價。
綜觀劉云若小說的成績與不足,得出結論現階段的文學史對劉云若的評價是欠公允的,像劉云若這樣一位引領一個流派具有集大成的作家,他不僅僅應屈身于地方性作家的行列,他當年與張恨水并稱,今天也可有此稱,甚至可說從文學的造詣方面來看,劉云若高于張恨水,但是總觀二人對文學的貢獻來看,劉云若應稍遜于張恨水。
|
|
|
|
1 |
謝家順;;張恨水小說民俗學闡釋[A];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
2 |
范伯群;;關于編寫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的通信[A];《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
3 |
陳???;略論中國現代雜文運動[A];《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
4 |
李志剛;;方爾謙對聯論[A];新規劃·新視野·新發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