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理論視域下天津市民公共文化參與問題研究
【摘要】:市民公共文化參與狀況是衡量市民文化獲得感的內在標尺,是彰顯城市公共文化建設成效和服務能力的外在標識。推動市民參與公共文化有望發揮城市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培育市民公共精神,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調研天津市民公共文化參與現狀,發現市民公共文化參與呈現出參與意愿較為積極、參與主觀需求多樣、參與行動偏好集中的特征。但在實際參與中也存在市民公共文化參與行為滯后、參與頻率低、參與層次淺、參與方式被動等問題。從表面上看,市民參與行為是由其主觀意愿決定的,但實際上是與周遭環境相聯系的一種嵌入性行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場景理論有助于從公共文化設施的物理場域及市民在文化場景中的獲得感中解釋市民公共文化參與行為。一方面,公共文化設施的空間布局、完備狀況、規范程度等物理場域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市民的公共文化參與行為,其中作用比較突出的有地理位置、開放時間、設施與項目種類、信息公開宣傳等。另一方面,參與者在文化場景中的獲得感越強,其參與的積極性和黏著度就越高;在文化場景的獲得感上,通過分析市民參與公共文化的真實性因素、戲劇性因素、合法性因素,可以發現市民格外注重休閑娛樂、文化氛圍、興趣愛好、交流會友等感受的滿足。為此,建議通過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空間布局,保障公共文化供給的完備性,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規范性,優化市民參與公共文化的物理場域;同時,借助多樣化手段構建常態化的市民公共文化參與表達機制,通過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扶植社會文化組織、培育群眾文化隊伍來營造公共文化參與的良好文化氛圍,通過打造知識消費的思想聯結、社交消費的情感聯結、認同消費的價值聯結來提升市民在文化場景中的獲得感,進而激勵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城市公共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