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是順應新時代發展潮流,解決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問題逐步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2018年3月住房建設部發布通知,決定將在北京市等35個城市開展建筑垃圾治理試點活動,同年12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出臺,進一步將建筑垃圾管理從城市項目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2020年9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將“建筑垃圾”單獨作為一大類進行管理,并提出建立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度,全面推進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在此背景下,努力減少建筑垃圾的污染并對其開展統籌管理工作,不僅是保護城市環境衛生的需要,也是今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以全過程管理為研究視角,在闡述全過程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以“源頭產生、中間運輸、末端處理”階段劃分為主要內容的全過程分析框架,并通過研究各個階段的代表主體建立了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關系運作模式圖,說明如何實現各個階段的建筑垃圾管理。同時,引入可持續發展理論,介紹建筑垃圾可持續發展模式及其實踐價值。針對天津市建筑垃圾管理概況,運用建筑面積估算法確定影響天津市建筑垃圾產量的主要因素是建筑施工和拆除規模,選取一階一維灰色系統模型預測出天津市2020-2025年建筑垃圾產量,得出未來建筑垃圾產量是以時間序列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利用實踐調查及資料收集,對天津市建筑垃圾管理機構、政策文件、清運消納、企業實踐進行介紹,發現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诮ㄖ^程分析框架,提出在源頭產生階段存在管控力度薄弱、分類效果甚微的問題;在中間運輸階段存在運輸流程不規范、運輸行政監管不到位、消納場落地困難的問題;在末端處理階段存在資源化處理設施配備不足、回收利用周期過長、再生建材產品出路不暢的問題。針對天津市建筑垃圾管理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由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發展模式轉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構建城市建筑垃圾全過程可持續建設是解決建筑垃圾管理問題的優質選擇。即:從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多元主體出發對源頭產生、中間運輸、末端處理全過程進行系統化管理,希望通過各方有效的協作與溝通來實現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模式的良好運行,最終達到減少建筑垃圾污染排放、保護環境衛生的目的。具體路徑是:促進源頭“低能耗”產出、實現中間“低污染”運輸、推行末端“高收益”資源化處理、加強多元主體全過程協調管理、建立健全全過程管理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