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PPP項目績效對民營資本參與度的影響研究
【摘要】:在最新公布的“十四五”時期我國的主要發展目標時著重提出對生態文明建設要實現新的進步,發展高質量的綠色經濟。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中,高水平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融合對區域財政投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綠色項目普遍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且一直以來主要依賴公共財政開展項目。生態環境治理資金來源亟需拓寬,加大投入,使經濟在環境效益得以保障的條件下得以高質量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PPP項目成為處理現存問題的重要方法。對于綠色PPP項目中政府和民營企業這兩個主體而言,其風險和收益差異性較大。對于政府主體,在財政可承受能力下的投資撬動了民營企業的加入,擴大了投資能力;但是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前期投入較大,加之以結果為導向的回報機制,雙重壓力下,面臨著綠色項目長期不確定的回報水平,對其風險承擔能力的考驗非常高,這種不對等性一定程度了限制了民營企業的參與積極性。因此在按效付費的背景下,合理的設置綠色PPP項目績效提高民營資本的積極性,在合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及相關理論,對綠色PPP項目績效及民營資本公平感知具體內容進行開發,對概念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篩選出有直接影響的績效,構建有直接影響的績效與民營資本參與度的實證模型,對影響形式進行具體研究與討論。首先,論文利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委托代理理論對綠色PPP項目中的績效進行了系統歸納總結。通過文本分析方法,借助Nvivo11軟件對近30份PPP政策文件進行了梳理歸納以此形成初始框架,通過理論分析對其進行調整,最終形成3個副核心范疇(綠色項目目標的實現、利益相關者滿意及綠色PPP項目主體履約)、8個主范疇以及22個副范疇。其次,鑒于績效并不都是有效的,借助民營資本公平感知對對其有直接影響的績效進行篩選?;诮M織公平感知理論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開發民營資本方的公平感知維度。并對概念內涵進行對比分析,將政府單方視角下的績效與民營資本的感知相結合,將績效分為直接影響行為的績效與無直接影響行為的績效兩個部分,基于有效績效篩選自變量指標,將民營資本參與度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最后,基于回歸結果發現,民營資本方滿意層面的績效指標及政府履約層面績效對民營資本的參與度有顯著影響。根據有直接影響的績效與民營資本參與度的回歸結果及無直接影響績效進行分類討論,對綠色PPP項目績效提出制定建議,構建利益相關者均滿意的績效,以此提高民營資本參與綠色PPP項目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