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空間方位詞的認知語義對比
【摘要】:空間位置關系是人們認知外部世界的基礎。英語和漢語雖屬不同語系,但都用空間方位詞來表達空間位置關系。英語和漢語選擇什么樣的空間方位詞表達空間概念,取決于人們的認知??臻g方位詞的認知語義研究為解釋英漢空間方位認知差異提供了理論基礎。論文就是基于認知語義學的原型理論和空間隱喻對英漢空間方位詞進行系統的對比,分析和描述兩種語言空間方位認知的異同,并試圖從人類體驗觀、歷史、民族等方面分析原因。研究的結果將為空間方位詞的認知研究提供更為充分的解釋,提高語言現象的解釋力,并對外語教學有一定得參考意義。
原型理論中,原型義是空間方位詞語義的核心,原型義不斷向外延伸就形成了其他空間義項和隱喻義項,因此原型義是理解空間方位詞語義結構的關鍵。而空間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更是種認知方式,多數抽象概念都是通過空間隱喻表達和理解的?!吧?、下、前、后、左、右”是三維空間中最基本的空間方位詞,他們使用廣泛,能代表人們的空間方位認知。
通過對英漢“上、下、前、后、左、右”空間方位詞的原型義和空間隱喻對比得出以下結論。首先,英語的over和漢語的“上”原型義最為接近,英語的under和漢語的“下”原型義最為接近,但英語是從垂直方向上認識“上、下”的,而漢語是從高低概念上認識“上、下”;英語的before和after分別和漢語的“前、后”原型義最為接近,都是從順序先后認識“前、后”概念的;英語和漢語的“左、右”原型義源于英漢民族相同的身體體驗。其次,英漢“上、下、前、后、左、右”在時間、狀態、社會地位、數量等概念域上的隱喻分布是不平衡的,空間隱喻受到人類身體體驗、民族、政治歷史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