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空間方位表達對比研究
【摘要】:本文是漢、英兩種語言在共時平面上的對比研究??臻g概念是人類認知外部世界的基礎,漢、英語言中很多的非空間概念都是由空間概念通過隱喻而來的,這足以體現空間方位范疇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本項研究以空間方位作為深層概念語義,建立以靜態位置范疇和動態位移范疇為子范疇的空間方位研究框架,考察兩種語言表達同一深層語義體現出來的認知角度和編碼方式上的共性與特性。研究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大量的實際語料分析,找出并描寫漢英表達的共同性和差異性,運用語言內部制約因素和認知語言學以及類型學研究的相關成果對現象進行合理解釋。論文的前三章介紹了本文的寫作意圖;回顧了迄今為止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對研究的范圍和內容進行界定與分類,交代論文的總體框架,為后續的對比工作打下基礎。第四、第五、第六章為本文的重點章節,分別從漢、英的表達手段和兩個子范疇的角度進行對比。在每個對比角度上,本文都先列舉表達相關概念語義的主要組構要素,繼而按照語義的細化分類來匹配兩種語言中的表達要素,最后對比兩種語言對相同語義的編碼差異并找出規律,解析造成差異的原因。兩種語言的表達手段分為“名同值異”和“值同形異”兩類,既有相同之處,又無法一一對應,各自擁有特殊的表達手段。靜態位置范疇按照目標物、參照物以及表示存在狀態的動詞分別對比論述;動態位移范疇按照[動體]、[背景]、[運動]、[路徑]四個基本語義要素的詞匯化形式和表達語義的編碼方式展開對比研究。本文按照對比實際語料和翻譯驗證的方法,通過漢譯英、英譯漢的方法處理語料,進一步揭示兩種語言的異同。第七章對全文內容進行總結,對研究的貢獻和不足之處逐一梳理,并對未來研究做出展望。本文的研究發現,漢、英語對空間方位范疇的表達體現出的相同點為:二者都可以將空間方位范疇分為靜態位置、動態位移兩個子范疇進行研究;對目標物和參照物的選取有共同傾向性;物體的實體性都是表達的影響因素;都可以用存在句、處所句以及假想位移句表達靜態位置關系;對動態位移的表達都可以根據[動體]與[運動]的不同關系區分出自移和致移兩類;對[路徑]義的表達都屬于附加語類型(S型)等等。漢、英表達空間方位范疇的異同點:對相同概念語義的表達要素不同;目標物和參照物在復合方位詞、方位短語、存在句等單位中,語序的組合方式相反;空間維度表達的精準程度不同;位移句中對路徑描寫的細致程度不同;自移和致移的體現方法不同等。對比得出的兩種語言的共性和個性與各自語言系統屬性相關;與語言使用者的認知策略、思維角度、文化背景等非語言本體因素相關。漢語屬于孤立語,缺乏形態變化,語義關系主要靠語序和語法結構來表達,語序相對靈活,語言的象似性(iconicity)程度高;英語屬于屈折語,形態豐富,表達語義時大多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形態(如時態、語態等)變化來表達,語序相對固定,語言的規約性(conventionality)程度高。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是我們解釋兩種語言差異的有效手段,兩種語言的使用者對空間方位的認知具有共性,同時由于對空間場景的掃描方式不同,體現為語言表層的差異性。對比得出的結論具有類型學意義,并可以為英漢互譯和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