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r4調控巨噬細胞在急性肝損傷發生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肝臟是巨噬細胞在體內主要的分布場所,其大致可分為能自我更新的組織常駐巨噬細胞(Kupffer cells,KCs)和腹腔骨髓來源的巨噬細胞等兩群細胞。KCs位于肝竇中,可以清除來自門靜脈中的微生物,以維持肝臟穩態。當肝臟受到損害時,會引起骨髓和腹腔來源的巨噬細胞在肝臟內募集,研究表明肝臟巨噬細胞可以參與肝臟疾病的起始階段,肝臟巨噬細胞也可以影響肝臟疾病的轉歸。肝臟巨噬細胞作為抗原遞呈細胞,通過產生不同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介質加劇或抑制炎癥的產生。此外,肝臟巨噬細胞還能通過釋放轉換生長因子(TGF-β)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促進肝臟組織修復。作為肝臟組織中最為豐富的一群免疫細胞,肝臟巨噬細胞發揮的作用功能主要通過細胞膜蛋白受體感知細胞外配體,激活下游信號通路來調控多種生理功能。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細胞膜上最大的蛋白受體家族,目前已發現的GPCR種類有800多種,而大多數的研究都是針對腫瘤性疾病進行的,基于急性肝損傷的研究并不多見。因此,為了探索GPCR相關受體在急性肝損傷的作用和功能,我們通過CCL4誘導急性肝損傷模型,提取肝臟巨噬細胞后,篩選出了Lgr(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家族成員Lgr4在急性肝損傷模型內的肝臟巨噬細胞中出現了顯著上調?;谶@一現象我們利用Lgr4巨噬細胞條件敲除小鼠,進行誘導小鼠模型,我們發現巨噬細胞Lgr4受體敲除后,小鼠急性肝損傷狀態出現了加重,并且我們在病理學、血清學和細胞學得到了這一結論的驗證。通過既往文獻報道,我們了解到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干擾素(IFN-γ)是急性肝損傷的中樞環節,隨后我們通過小鼠骨髓誘導巨噬細胞體外細胞功能實驗發現,在LPS刺激下,巨噬細胞Lgr4敲除后,促進了巨噬細胞TNF-α的分泌。與此同時我們檢測了Lgr4巨噬細胞條件敲除急性肝損傷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也出現了上升,我們已熟知,IFN-γ主要來源于淋巴細胞分泌,因此,我們猜想巨噬細胞Lgr4受體敲除后,是否會影響相關趨化因子的分泌,促進了淋巴細胞在肝臟中的募集,隨后我們通過免疫熒光染色技術證實了我們這個猜想,并且通過體外細胞RT-q PCR檢測出了,巨噬細胞Lgr4受體敲除后促進了CXCL9、CXCL10和CXCL11的分泌,其中以CXCL10最明顯。為了進一步證明巨噬細胞Lgr4受體敲除后促進了TNF-α和CXCL10的表達,我們提取小鼠骨髓巨噬細胞,體外用LPS和Lgr4配體Rspondin 1、Rspondin 3刺激后,檢測TNF-α和CXCL10的表達情況,我們發現,Lgr4配體能有效逆轉LPS刺激骨髓巨噬細胞的功能,說明Lgr4受體下游信號調控的是炎癥抑制信號,而敲除后小鼠急性肝損傷出現了加重。綜上所述,我們的結果揭示了巨噬細胞Lgr4受體在急性肝損傷中參與調控了TNF-α和IFN-γ的分泌,從而影響了急性肝損傷的轉歸。因此,巨噬細胞膜上Lgr4受體有望成為研究急性肝損傷藥物治療的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