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童漢語wh-問句加工和產出研究
【摘要】:Wh-問句是句子的基本結構之一??v觀30年的wh-問句研究發現,wh-問句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問題:主/賓或論元/非論元加工不對稱,wh-問句習得的難度順序和一語遷移。但這些研究結果存在不一致或有相互沖突的地方,甚至在同一研究中,理解任務和產出任務產生的結果亦不盡相同。關于主/賓加工不對稱,一些研究支持Stromswold(1995)題元管轄假說;另一些研究則支持O’Grady(1997)計算復雜度假設?,F有研究似乎一致地表明加工英語論元比非論元更容易,但對于漢語論元和非論元加工不對稱卻存在爭議。英語wh-問句加工難度的研究發現“怎么樣”最難,而漢語的研究則發現“為什么”最難。至于是否存在L1的遷移,前人的研究結果也常常相互矛盾。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網站(2013-2016)數據顯示,中國約有257萬名聾人語言殘疾,大多數聾童接觸漢語書面語言有限或較晚。聾童加工漢語的速度也通常比聽健兒童滯后,在基本的漢語句法結構上遇到了持續的困難,手語對其wh-問句加工的作用仍存在爭議。迄今為止,對聾童漢語wh-問句的加工和產出情況知之甚少。本研究調查了聾童漢語wh-問句在線加工和離線產出情況。以湖南長沙某特殊教育學校120名聾童(11;5-17;6)組為受試組,某實驗小學40名聽健兒童(8;6-9;5)為參照組,開展了三組在線加工和離線產出實驗:語法判斷測試和連詞造句測試;選詞填空測試和劃線提問測試;wh-問句選擇和改錯測試。具體研究問題如下:1)聾童wh-問句加工和產出的整體準確率如何?是否存在加工和產出的主/賓不對稱、論元/非論元不對稱現象?2)聾童wh-問句加工和產出難度順序如何?與聽健兒童相比,是否存在差異?3)手語在漢語wh-問句加工和產出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是正遷移還是負遷移?基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wh-問句語法判斷實驗任務中,聾童加工wh-問句的反應時較長,正確率總體較低。聾童wh-問句加工負荷無顯著差異,不存在主/賓加工和論元/非論元加工不對稱。語法判斷測試和連詞成句測試結果一致,均表明聾童的漢語加工和產出存在持續的句法缺失。研究結果支持計算語法復雜度假設:聾童加工和產出漢語wh-問句存在句法缺失,不支持普遍遲緩假設。2)漢語wh-問句理解和產出實驗中,與聽健兒童相比,聾童wh-問句加工/產出的正確率總體比較低。聾童漢語wh-問句加工和產出的難度由低到高的順序為:什么哪里為什么什么時候≤誰≤怎么樣。聽健兒童漢語wh-問句習得順序為:誰什么哪里什么時候為什么怎么樣。兩個順序基本一致,唯一的差異是“誰”,聾童對其做主語和賓語的句法結構存在缺失。理解加工和產出實驗都證明wh-詞的語義復雜度影響聾童wh-問句加工和產出。3)wh-問句選擇實驗和wh-問句改錯實驗中,聾童手語水平與其漢語wh-問句加工顯著正相關。手語水平高的聾童加工和產出wh-問句的準確率較高。手語水平低的兒童wh-問句產出能力較弱。手語對聾童漢語語義概念理解是正遷移,而在其句法體系建構中表現為負遷移。本研究基本符合假設:聾童漢語句子加工和產出困難的原因在于句法加工缺失,而句法加工/產出的缺失可能與聾童錯過概念建立關鍵期有關。在3-5歲兒童句法概念系統建立的關鍵期,由于過多使用和依賴手語,聾童沒能有效建立和發展漢語句法系統,造成其漢語句法加工和產出能力的缺失。本研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價值和意義。1)發現了聾童漢語wh-問句加工和產出困難的內在原因是句法缺失,驗證了二語加工的計算語法復雜度假說和概念遷移假說。同時建立了聾童語言加工和產出模型,確定了其語言加工和產出的性質,擴展了上述理論。2)提出了聾童雙語-雙模態教學中,手語的使用應因時制宜的教學觀,對聾童漢語句法知識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增加漢語輸入,為他們融入社會掃清語言交流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