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任務指令對7~11歲兒童數字-空間聯結編碼影響的實驗研究
【摘要】:數字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有數字心理表征的研究表明,數字加工與空間認知有著密切聯系,并將這種關系定義為數字-空間聯結。隨著對該聯結的深入,開始有研究探討這種聯結的編碼機制,并認為數字-空間聯結主要存在視覺空間和言語-空間這兩種編碼。然而,目前較少有研究探討數字-空間聯結編碼的發展特點,以及在該聯結發展過程中是視覺空間編碼還是言語-空間編碼更占優勢。因此,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采用數字大小判斷任務,以阿拉伯數字1、2、8、9為實驗材料,被試為貴州某小學150名7歲、9歲和11歲兒童以及貴州某大學50名大學生,探討不同任務指令對兒童和成人數字空間-聯結編碼的影響,這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數字-空間聯結編碼的發展特點及其認知機制。實驗1考察言語-空間指令對7~11歲兒童數字-空間聯結編碼的影響及其編碼的發展特點;實驗2考察視覺空間指令對7~11歲兒童數字-空間聯結編碼的影響及其編碼的發展特點。研究結果發現:(1)在言語-空間指令條件下,兒童從7歲開始已經表現出了SNARC效應,言語-空間編碼占主導地位,兒童的編碼方式和成人相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言語-空間編碼更顯著;(2)在視覺空間指令條件下,兒童從7歲開始已經表現出了SNARC效應,僅存在視覺空間編碼,言語-空間編碼沒有激活,兒童的編碼方式和成人相同,但從11歲開始,視覺空間編碼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弱。這些結果表明,不同任務指令確實影響了不同年齡段個體數字-空間聯結的編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