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市場極化問題研究
【摘要】: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勞動力市場極化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典型事實。相對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勞動力的就業份額或工資的增長,中等技能勞動力的就業份額或工資持續下降,這種兩端上漲,中間下跌的“U”型結構已經成為歐美國家勞動力市場上顯而易見的長期趨勢。隨著中國不斷深化經濟結構改革,創新驅動和技術進步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勞動力市場上就業及工資結構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然而,目前國內研究對于勞動力市場是否出現極化還未有定論,對勞動力市場極化形成機制的研究也相對滯后。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和勞動力流動的視角,運用理論和實證研究方法,圍繞中國勞動力市場極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全文擬劃分七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圍繞本文的選題背景和意義,研究思路、目標及內容,以及可能存在的創新點展開。第二章是相關文獻的回顧和研究評述,圍繞勞動力市場極化的出現、測度方法、形成原因以及帶來的社會經濟效應四個方面進行梳理和回顧。第三章是中國勞動力市場極化的特征分析。本章基于技能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工資水平三個標準對職業及勞動力進行了分類,通過統計各類職業在2003-2015年間的就業份額變化和平均工資增長情況判定中國勞動力市場極化的發生。最后,在對全國勞動力市場極化分析的基礎上,對東、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市場極化中表現出來的地區差異進行比較。第四章是對勞動力市場極化形成機制的理論研究。本章參考Autor et al.(2003)、Michaels et al.(2010)、Acemoglu and Autor(2013)、Lehn(2014)構建理論模型,對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下,資本替代常規型工作任務導致中技能勞動力就業和工資相對減少的過程進行理論分析。再通過構建空間一般均衡分析模型,研究在勞動力流動的作用下,區域勞動力市場上工資和就業的進一步極化。第五章和第六章通過實證分析,旨在驗證理論命題的存在。其中第五章是針對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與勞動力市場極化的實證分析。首先,借助1995-2015年設備、工器具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價格指數變動的統計分析對中國此階段資本價格指數下降和技術資本投入不斷增長的典型事實進行了描述。然后根據Acemoglu(2002)對技術進步偏向性的界定,計算得到我國2003-2013年間各省技術進步的技能偏向水平,證實了我國現階段技術進步是高技能偏向型的。在此基礎上,運用CGSS2003、2008、2010-2013、2015各年的截面數據,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加權回歸、多元Logit回歸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檢驗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對于就業極化和工資極化的影響作用。第六章是針對勞動力流動與勞動力市場極化的實證分析。本章利用2013-2015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多元處理效應、多元Logit回歸等模型進行估計,并進行分城市、分地區的分組回歸比較,通過實證分析對勞動力流動影響不同技能水平勞動力就業和工資變動的效應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第七章就本文的主要結論進行總結,并據此提出進一步的研究展望。圍繞中國勞動力市場極化問題的研究,本文得到了若干有意義的研究結論:第一,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整體極化和地區間極化趨勢的漸次顯現。在2003-2015年間,我國勞動力市場在整體上表現出了就業極化和工資極化的特征,且在東部地區也表現明顯。中、西部地區沒有出現明顯的就業極化,但在不同分類標準下中技能勞動力的就業份額都在下降,中/低技能勞動力的相對工資也不斷下降,中、低技能的工資水平非常接近,同時高技能勞動力的工資快速上漲,這都說明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市場上就業極化和工資極化的趨勢已經顯現。第二,技術進步表現為高技能偏向型且促進了勞動力市場極化。在2003-2015年間,各省技術進步是高技能偏向型的,且偏向度水平呈上漲趨勢。同時,1995-2015年間,國內資本價格指數不斷下降,技術資本投入持續增長。理論和實證研究發現: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對中國勞動力市場上就業和工資極化形成的顯著影響,且這一影響存在地區差異。東部地區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技術資本投入下,對極化的影響表現突出,而中西部地區受技術資本投入水平限制,對勞動力市場極化的影響還不夠明顯。第三,勞動力流動性的增強促進了勞動力市場極化的發生。所謂“人挪活、樹挪死”,對于個體勞動者來說,擴大流動范圍能夠有效提高工資水平和就業概率且這種促進效應對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勞動力尤為突出,即勞動力增強流動帶來了工資和就業的極化。從城市和區域層面的分析同樣驗證了這一點,地區常住人口規模增長,勞動力的流動性增強能夠顯著促進地區內部勞動力市場的極化,在技術進步和名義工資增長較快的大城市、東部地區尤為明顯。反之,在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區由于勞動力流動性較弱而表現出對勞動力市場極化的影響也較弱。最后,勞動力市場分割加劇了就業極化對特定勞動群體的影響。通過實證檢驗中對控制變量的分析發現,勞動力市場上存在職業的性別隔離和年齡隔離,這導致男性中低學歷的青壯年勞動力成為中技能職業的主要勞動供給,在就業極化過程中將首先受到沖擊,面臨失業風險。同時,勞動力市場上還存在地域分割、城鄉分割,跨省的鄉-城流動人口從事中技能職業的概率要高于城-城流動人口或省內流動人口,導致這一群體在就業極化過程中的失業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