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化碳微/納米電極測定兩種單胺類神經遞質新方法研究
【摘要】:神經遞質是控制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行為和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化分子。建立生物樣品中的神經遞質的含量和變化的分析方法是了解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機理及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機制的基礎,對神經系統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電化學分析方法具有簡單、快速、靈敏、高時空分辨率和實時原位檢測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生物樣品中神經遞質的分析檢測。針對目前電化學分析法檢測生物樣品中神經遞質時在空間分辨率、靈敏度、選擇性和電極污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本論文開展以“基于功能化碳微/納米電極測定兩種單胺類神經遞質新方法研究”為題的研究工作。分別以5-羥色胺和多巴胺兩種單胺類神經遞質為檢測物,以碳纖維微電極和碳納米電極作為基底電極,采用具有信號放大功能的金納米材料和具有陰離子排斥性能的過氧化聚吡咯功能化修飾基底電極,構建了 3種檢測單胺類神經遞質的電化學傳感器,進行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和抗電極污染的分析檢測。本論文由4章組成。第1章引言。簡要介紹了神經遞質的分類和功能,綜述了電化學分析法檢測神經遞質的研究進展;概述了碳微電極的制備方法和分類;最后介紹了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第2章基于金納米花和過氧化聚吡咯修飾碳纖維微電極測定5-羥色胺新方法研究。制作了金納米花和過氧化聚吡咯修飾碳纖維微電極(OPPy/AuNFs/CFME),并將其用于5-HT的測定,建立了一種高靈敏度、高選擇性的檢測5-HT的電化學方法。首先將金納米花無電沉積在碳纖維上,再通過電化學聚合的方法修飾聚吡咯并進行過氧化,從而得到OPPy/AuNFs/CFME。通過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電化學技術對所得的OPPy/AuNFs/CFME進行了表征。在OPPy/AuNFs/CFME上,5-HT濃度在0.01~7.0μmol/L檢測范圍內與電流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檢出限為2.3 nmol/L,可避免抗壞血酸、5-羥吲哚乙酸和尿酸的干擾。OPPy/AuNFs/CFME成功被應用于人血清樣品中5-HT的檢測,回收率良好。該電化學方法結合了 AuNFs的信號放大和OPPy的陰離子排斥性的優點,為生物系統中5-HT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新工具。第3章基于金納米粒子或過氧化聚吡咯修飾碳納米電極測定細胞釋放的多巴胺新方法研究。在拉制的納米石英管上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法沉積熱解碳成功地制作了尖端直徑約為300 nm的碳納米電極。由于時間問題,先分別通過無電沉積法和電化學沉積法成功制備了金納米粒子修飾碳納米電極(AuNPs/CNPE)和過氧化聚吡咯修飾碳納米電極(OPPy/CNPE),并考察了他們對水溶液和PC12細胞釋放多巴胺的電化學響應。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電化學技術對所得的AuNPs/CNPE和OPPy/CNPE進行了表征,證實了 AuNPs/CNPE和OPPy/CNPE的成功制作。在AuNPs/CNPE電極上,DA濃度在0.08~8μmol/L濃度范圍內與電流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檢出限為6 nmol/L;在OPPy/CNPE電極上,DA濃度在0.01~34 μmol/L的濃度范圍內與電流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檢出限為2 nmol/L。AuNPs/CNPE和OPPy/CNPE均成功用于檢測PC12細胞釋放的DA。研究表明,具有信號放大特性的金納米粒子、具有陰離子排斥性的過氧化聚吡咯與具有良好空間分辨率納米電極相結合,可以很好的改善納米電極檢測DA的性能,為生物系統中的電活性生物分子的檢測提供有力的工具。后期我們將進一步將金納米粒子和過氧化聚吡咯集成修飾到碳納米電極上,進一步改進電極檢測DA的防污等性能。第4章結論與展望??偨Y和分析了本論文的主要研究結論和不足之處,并對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補充的工作進行了展望。
|
|
|
|
1 |
蔡海榮;黃翔;章曉蓉;;早泄與血中單胺類神經遞質關系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8年07期 |
2 |
張前德,談文峰;消纖痛顆粒對大鼠腦內5-羥色胺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江蘇醫藥;2005年03期 |
3 |
錢夔;宋愛國;章華濤;張立云;;基于單胺類神經遞質調節發育算法的機器人視覺定位[J];機器人;2014年03期 |
4 |
張琪;陳雯;趙越;陳利琴;沈鈞;張萬起;;單胺類神經遞質在碘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發病過程中的含量變化[J];營養學報;2013年05期 |
5 |
魏利惠,徐軍全;單胺類神經遞質在大鼠急性肝性腦病發生中的作用[J];新消化病學雜志;1994年04期 |
6 |
王倩;祝巖;崔玉風;鄭合明;;高碘暴露對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機體內單胺類神經遞質代謝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年04期 |
7 |
周俐;李俐;劉艷萍;陳俊彬;;血清單胺類神經遞質與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的關聯研究[J];廣州醫藥;2014年01期 |
8 |
管家齊;孫燕;陳文東;;百合地黃湯對抑郁模型小鼠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年09期 |
9 |
黃建敏;黃瑞雅;鄭金甌;梁志堅;李雪斌;蒙蘭青;;智能障礙的癲癇患者血清單胺類神經遞質的變化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08年04期 |
10 |
;中藥樺葉解熱降溫功效明顯[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
11 |
鄭彩梅,李露斯,陳康寧,呂智勇;大鼠全腦缺血時鈣與單胺類神經遞質代謝變化的初步探討[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1年S1期 |
12 |
魏小娟;許建華;;熒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小鼠腦組織中3種單胺類神經遞質[J];海峽藥學;2010年04期 |
13 |
顧平;;大鼠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分布[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年07期 |
14 |
羅麗茹,梁友芳,姚藝雄;兒童多動癥、兒童自閉癥與血中單胺類神經遞質關系的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9期 |
15 |
王世鳳,田有勇;單胺類神經遞質和腦缺血[J];鄖陽醫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
16 |
何美霞,可君,李志剛;腦組織中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測定[J];河南醫科大學學報;1996年01期 |
17 |
周陸生,梁熙南,吳祥褆,魏琦;大鼠腦缺血時中樞單胺類神經遞質的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1994年01期 |
18 |
梁維萍,張太強;熒光法測定血中單胺類神經遞質[J];山西醫學院學報;1994年S1期 |
19 |
黃欽恒,蔡益鵬,張崇理,王紅;達烏爾黃鼠冬眠前后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及其代謝產物含量變化[J];生理科學;1988年05期 |
20 |
孫艷榮;楊齊岳;李瑤;王文娟;王珂;秦麗華;;更年期潮熱的單胺類神經遞質學說[J];解剖學報;2019年06期 |
|